山东笏山金矿突发爆炸事故,导致22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因涉事企业延迟上报,直到30小时后才向栖霞市应急管理局报告有关情况,导致事故救援难度增大。目前,涉事企业负责人已经被控制。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门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促使公司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促使企业进行安全标准化建设、促使企业定期进行各类安全知识等等措施,但是因为企业落实不到位,安全事故却依然发生。
有些企业不填报,或不及时填报风险隐患信息,还有一些企业较长时间段内多次零隐患填报;有些企业错填报,填报的风险隐患与实际不符,个别企业甚至刻意降低风险等级、隐瞒重大事故隐患;有些企业漏填报,基础信息漏填、隐患整改完成后未在系统内更改整改状态。即使企业上报,填报的风险隐患信息大多是在办公室电脑前录入,真假难辨,监管领导无法确保企业自查数据是否真实有效,增加了监管难度和负担。
政府监管部门如何有效监督企业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一线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如何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提高政府安全监管效率?
监管越来越严格,如何更好的监管并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监管法规越来越细致,为了更有效的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监管部门有两种选择:

(1)增加监管人员,更多的现场监管:增加监管预算增加监管人员,受政府编制影响
(2)企业除了利用已有的“安全生产数据采集信息化系统”对事故后的情况追踪外,还需用移动互联网通讯设备,按应急管理部门要求制作的电子自查表单系统,将企业一线员工采集的现场安全生产数据上传,供监管部门线上检查,做到有图有真相,确保企业自查信息的真实性。
既然应急管理部门增加不了监管人员,那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企业自查力度。
事事明电子表单是帮助应急管理部门落实企业信息真实性的得力助手!事事明精细化管理系统,能够按照应急管理部门要求制作电子自查表单系统,将企业一线员工采集的现场安全生产数据上传,供监管部门线上检查,做到有图有真相,确保企业自查信息的真实性。

安全生产数据采集信息化系统+事事明App促进企业自查区别于传统纸质记录,在事事明系统内,企业可以根据应急监管部门对不同行业企业不同自查检查项的要求,个性化制作出相应的事事明移动互联网电子自查表单。
事事明系统可以与应急监管信息平台对接
企业现场管理人员只需按监管检查项要求,对一线工作现场进行详细自查,并点击提交,事事明系统便可每月按照要求的时间将企业的安全管理自查表单上传到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分落实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
监管部门云端检查,提高安全监管效率
在事事明系统内,应急管理人员即可查看企业的电子自查表单,便于监管人员线上监督,减少监管人员现场检查的频次。同时,应急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使用事事明电子表单系统,记录现场检查情况,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
例如,按强制性国家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的要求,提升系统的钢丝绳、悬挂装置、提升容器、防坠器等;提升容器的防坠器、连接装置、保险链、罐门、导向槽、罐体、罐内阻车器等,需要企业每天由专人检查一次,但是企业是否真实的专人专查认真记录,监管部门无从知晓。事事明电子表单可以实现企业对设备的日常自查监管。
如下图,为事事明系统内,依据安全规程要求,创立的电子自查表单“提升机日常检查工作清单”的检查项明细:

下图为事事明电子表单“提升机日常检查工作清单”,企业一线机工程师每日现场用手机填写并上传,有图有真相。其它周、月自查表单按同样的方式,企业定期自查上传。事事明系统按月或其它监管部门要求的时限,上传到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供查看和存档。

事事明系统每月1日自动将企业带有现场水印照片的自查表单数据上传到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急管理人员对各企业上报数据抽查。如下图为“广东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的自查上报记录。

应急管理人员查看广东发恩德上报的带有现场照片的“提升机日常检查工作清单”列表如下,还可按需进行统计、分析、导出。

安全监管工作不能光靠一个安全员或者几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将安全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一线作业现场及作业过程,由类似事事明这样的移动互联网系统实现安全隐患的快速发现、快速传递、即时处理,让监管部门可以随时线上“云监督”,时刻拉紧安全生产的警钟,从根本上降低隐患发生的可能。形成“企业自查+监管线上抽查+现场检查”的时时安全监管网络,把安全隐患抹杀在萌芽中。